给机房的LXD容器配置跳板机进行连接
前言
由于机房的服务器(下称宿主机)都是没有公网IP的(只有NAT的IPV4网络),所以需要通过跳板机进行连接。
由于Pycharm的远程连接是通过SSH进行连接的,使用SFTP协议,所以仅使用22端口即可。
由于机房的服务器(下称宿主机)都是没有公网IP的(只有NAT的IPV4网络),所以需要通过跳板机进行连接。
由于Pycharm的远程连接是通过SSH进行连接的,使用SFTP协议,所以仅使用22端口即可。
相信通过前面教程,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,目前就剩一个Pycharm怎么连接远程的LXC容器运行Python项目的问题了。
(为什么不用VSCODE?因为它没有官方支持的远程开发/SSH开发的功能,只有相关的第三方插件实现了类似的功能但并不好用,所以我选择了Pycharm)
为什么使用LXD? 因为宿主机不支持嵌套虚拟化,没有硬件加速没法搞PVE的虚拟机,开容器比较好。由于宿主机是Ubuntu22,自然选择LXD而不是INCUS了,因为后者在ubuntu24以上以及debian13以上才有官方支持包,其他低版本的系统只有第三方编译的包,有问题难处理。
因为机房的机器没有公网IP,所以需要跳板机进行IP映射内穿,所以需要2样东西:
|
|
|
|
这里选用goproxy
进行IP内穿
|
|
|
|
|
|
|
|
如果还是不行,使用
|
|
执行下述命令
|
|
执行后正常安装至于./config
那一步,然后不要使用官方的启动方式,而是使用守护进程启动,做到runner开机自启以及日志记录
前置条件以及一些碎碎念:
至少两块硬盘,一块硬盘已安装Windows11,另一块硬盘用于安装Ubuntu22.04
,两块硬盘保证系统不会互相影响出奇怪的问题
之前有使用 FastAPI 开发过一套后端,但占用属实有点大,最近使用 Gin-Vue-Admin 进行重构,在构建爬虫模块的时候,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,Python的重定向比Golang的重定向次数要少
最近在玩IPV6,遇到不少没人记录和讨论过的问题,做做记录和吐槽。
proxmox-ve虽然是开源的受大多数人使用的平台,但在网络管理方面还是一塌糊涂